上海世外、包玉刚学校学生的这些做法,为中国国际教育的“中国根”正名
文/Sophie
国外疫情严峻,大批在海外的留学生和外籍华人归国。按照各地的防止境外疫情输入的条例要求,每架航班落地后,回国人员需接受检测和隔离。但有些留学生却在检测和隔离过程中表现出不满情绪,甚至在外网公开发表对工作人员的指责,这种行为引发了网友们的集体声讨。
这也让我们开始反思教育的责任。面对种种以自我为中心,不理解、不尊重工作人员的自私行为,教育也应该在品格方面下功夫。
“豌豆公主病们”
疫情期间,很多一线的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时间常常在12小时以上,医护人员为了节省一套防护服,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但是一些归国的留学生却因为等待检测时间久、隔离的宾馆中没有矿泉水等原因抱怨。
1
“再这样下去我们即将活活在这里饿死”
一个微博名叫“豌豆公主病的日常”的回国女留学生,3月14日发布微博称“医院将她及其他英法回国学生禁足在一楼发热门诊,并且让我们不吃不喝不睡在发热门诊无缘由等待,甚至有女生干等15h,再这样下去他们即将活活在这里饿死,没病也要被憋出病。”
2
“我要人权,我要喝矿泉水”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上海浦东某隔离点,工作人员多次强调,现在是隔离期,宾馆内有可以热水壶可以烧热水,但这一位从海外回来被隔离的女子坚持要喝矿泉水。
3
“我欧洲回来的就这待遇?”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一意大利归国华人男子认为防疫检查的人员较多,且等候区域的条件简陋,质问机场工作人员:“我欧洲回来的就这待遇?”
网友调侃这些“公主病们”:“国家建设你不在,万里投毒你最快”。但他们只是众多由中国走向海外群体中的少数。
谁说留学生全都没担当?
新学说了解到,在疫情爆发之初,很多的中国留学生在国外购买医用物资支援国内。
1
“我们长大了,换我们来守护大家”
在美国读高中的施煜程等几位中国留学生不仅为一线和二线人员提供防护物资,还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该志愿者团队的发起人、19岁的施煜程说:“非典时,我还是个幼儿,当时很多人守护着我们这一代人。如今,我们长大了,换我们来守护大家。”
2
“多节省一点运费,多采购一些防护服”
就读波士顿学院金融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张嘉勋,疫情发生后,他辗转联系并实地勘查了4家防护服生产商,寻找匹配的防护服1029套。为了多节省一点运费,多采购一些防护服,他甚至买好机票准备人肉将物资带回国。
3
“我们这么一点小小的努力”
新加坡留学生黄磊珂等人在得知医生缺少防护服、护目镜和N95口罩后,组织新加坡留学生募捐,捐赠物资价值约13万元。在收到医护人员的感谢后,新加坡留学生温鞣旖说“我们这么一点小小的努力不值得他们这些在前线的医生这样感恩。医护人员现在有多辛苦,我都不敢想象。他们不应该承受这些。”
这些留学生们在疫情期间都表现出了对国家的担当,也让我们看到了国际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与方向。
中国的国际教育该教会学生什么?
国际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认为教育应该在价值塑造、能力培养、文化传承、品格完善四个方面去塑造学生。让学生在具有能力的同时,也具备良好的品格。
虽然品格教育早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这些学生没有同理心、不懂得尊重的表现,最后都可以回归到到品格教育上来。
品格不简单的代表学生道德方面的一些素质,它包含了一个人成为一个高效能的人士,成为未来能够承担责任、能够自我再生长,走向一个成年人所需要所有品格素质。
因此注重对学生品格的培养与塑造,需要学校肩负起责任。从这次疫情中很多国际学校的学生的表现上看,教育正在发挥着这种作用。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的张筱悠用英文配音为武汉加油,希望那些远在世界各地听不懂中文的人,看到片段也能知道我们的心愿;
上海包玉刚实验高中的周子皓为了向大家传播正确的新冠知识,查阅《柳叶刀》等医学杂志,在公众号上发布新冠病的科普文章,还采访到了OMAHA联盟创始人、树兰医疗总裁郑杰,了解到大数据在这次疫情中的应用和他眼中的母亲李院士,还推出了《儿子眼中的李兰娟》的公众号热文;
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初中学生邢蕴,为重庆山区100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捐赠了口罩、温度计、酒精喷雾、湿纸巾、肥皂以及一本专为他们制作的儿童版手绘防疫手册等物品......
新学说了解到很多国际学校将“培养深谙并能在国际上分享中国的文化,赋有有共情力和理解力的学生”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疫情来临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传递中国声音,关切同胞的苦难,这是对教育最好的实践和检验。
此外,在诸多不满声音的背后,是公众对这类人受到国家的庇护却不懂得感恩、爱国的不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国家“五育并举”的一项重要课题,学校怎样向学生传递爱国情怀,也是本次风波给教育带来的一次重要思考。
相关阅读
研究报告
建校管理
人才发展
行业活动
行业研讨会FIT国际教师风采大赛VIS国际学校发展大会
联系我们